糧食熱詞不僅是文本表述,更是農業現代化的實踐坐標。從術語解讀出發,一起探尋糧食安全的可持續路徑。
01農業新質生產力
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》提出,“推進農業科技力量協同攻關。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,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。”
(圖片由AI生成)
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基本內核在于,以農業科技化、數字化、網絡化和智能化為主線,整合科技創新資源,引入新技術、新設備、新模式等手段,提升勞動、知識、技術、管理、數據和資本等農業要素優化組合而形成的全要素生產率,旨在促進農業生產力發展由量變到質變,加快推進農業深度轉型升級,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。
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本質特征是,以高素質勞動力為主體特征、以顛覆性創新為技術特征、以多要素滲透融合為配置特征、以農業邊界突破與產業鏈條延伸為結構特征、以數智化和綠色化轉型為形態特征。
02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
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在2023年12月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多次提及,并在2024年9月15日由《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》中正式提出。
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,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,做好資金籌集和分配。2025年3月,《政府工作報告》強調,啟動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。
具體來說,這一機制是指在糧食主銷區(如浙江省)和糧食主產區(如黑龍江省)之間,通過資金、技術等支持,彌補因資源、條件和發展機會差異導致的經濟發展不平衡,更好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,促進糧食生產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。
03 南繁硅谷
南繁,也叫南繁育種,或“南繁加代育種”,即在育種過程中,通過南方溫暖的冬天,增加一代種子繁育的過程。
過去半個多世紀里,每年秋收之后,全國各地數以千計的育種家們,帶著他們收獲的種子飛向海南,在這里播種、耕耘、收獲、選育,到來年春季,再一次帶著收獲的種子,回到出發地。
如今,生物技術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不斷改變著現代育種的模式,南繁育種也因此有了不同的模樣。
來自統計學、計算機、遙感等各種不同的領域新一代育種家,在海南的實驗室里,通過遍布農田的攝像頭、感應器收集各種作物信息,通過大數據模型篩選作物基因,進行配組模擬。
科技的力量讓種子變得更強大!
解鎖熱詞并非終點,
未來的答案,
正在這些實踐中悄然生長……
(文章來源:網絡)
發布時間: 2025-03-20